能源行业分析

行业分析报告

2025年中国加油站(油气电)行业分析报告

本报告提供了2025年中国加油站行业的全面分析,包括市场规模、能源类型分布、区域发展、竞争格局、技术趋势及未来展望,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。


若未显示不全请点击查看完整内容:→查看←


¥3.2万亿
市场总规模
+7.8%
年度增长率
28.3%
新能源占比

市场概况

2025年,中国加油站行业经历了显著的转型与增长,总市场规模达到3.2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7.8%。随着新能源政策的推进和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,传统加油站正在向"油气电"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。行业整体呈现出传统燃油业务稳中有降、新能源业务快速崛起的态势。

疫情后经济复苏带动了燃油需求的逐步回升,但长期来看,燃油消费占比持续下降。与此同时,天然气和电力销售保持强劲增长,尤其是电动汽车充电业务,年增长率达到45.2%,成为行业新的增长引擎。

增长驱动因素

  •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6000万辆,带动充电需求激增
  • 政府对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补贴和政策支持
  • 加油站非油品业务(便利店、餐饮等)快速发展
  • 智慧加油站技术应用提升运营效率

行业挑战

  • 传统燃油业务需求持续萎缩,资产利用率下降
  • 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大,回报周期长
  • 市场竞争加剧,利润空间压缩
  • 技术更新换代快,运营模式需要持续创新

能源类型分析

能源结构占比

汽油 42.5%
柴油 29.2%
天然气 8.7%
电力 19.6%

各类能源销售趋势 (2020-2025)

汽油业务

¥1.36万亿
同比: -2.1%

受新能源汽车替代效应影响,汽油需求持续下滑,但仍是加油站主要收入来源。

柴油业务

¥9348亿
同比: -1.5%

商用车柴油需求相对稳定,但长期面临电动化转型压力。

天然气业务

¥2784亿
同比: +12.3%

作为过渡能源,天然气在公交、出租车领域应用广泛,保持稳定增长。

电力业务

¥6272亿
同比: +45.2%

电动汽车充电业务爆发式增长,成为行业最具潜力的增长点。

区域分布

各区域市场份额

区域发展特点

华东地区

(32.4%)

经济最发达地区,加油站密度最高,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先,电力业务占比达25.3%,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
华南地区

(23.8%)

开放程度高,外资品牌加油站占比较大,天然气业务发展迅速,尤其在公交和出租车领域应用广泛。

华北地区

(18.7%)

传统能源消费大区,加油站以国有企业为主导,新能源转型步伐相对较慢,但政策推动力度大。

中西部地区

(25.1%)

市场增长潜力大,传统燃油仍占主导地位,但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速,政策支持力度大,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。

主要城市新能源渗透率

城市 电力占比 天然气占比 充电设施密度 增长率
深圳
38.0%
12.5% 5.8 台/平方公里 +52.3%
上海
35.0%
10.2% 4.6 台/平方公里 +48.7%
北京
32.0%
15.8% 4.2 台/平方公里 +45.1%
杭州
28.0%
8.7% 3.9 台/平方公里 +49.2%
广州
26.0%
11.3% 3.5 台/平方公里 +46.5%

竞争格局

市场份额分布

主要参与者分析

中国石油

市场份额: 28.5%

行业龙头企业,加油站数量最多,尤其在北方地区优势明显。新能源转型步伐加快,已建成超过1.2万个充电终端。

中国石化

市场份额: 26.3%

零售网络最广,非油品业务领先,易捷便利店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品牌。新能源布局全面,涵盖充电、光伏等领域。

民营加油站

市场份额: 24.7%

数量众多但单体规模小,价格灵活,竞争激烈。部分领先企业开始品牌化、连锁化经营,加速新能源转型。

外资品牌

市场份额: 12.8%

包括壳牌、BP、道达尔等,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速公路沿线,服务和非油品业务优势明显。

新能源企业

市场份额: 7.7%

包括特斯拉、蔚来、小鹏等造车新势力,以及特来电、星星充电等专业充电运营商,在新能源领域增长迅速。

技术趋势

智慧加油站技术应用

无感支付

通过车牌识别、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自动加油、自动支付,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。

AI加油机器人

自动化加油设备,减少人工需求,提高安全性,尤其适用于无人值守加油站。

云管理平台

实现多站点统一管理,实时监控销售、库存、设备状态,优化运营效率。

大数据分析

通过用户行为分析、消费模式识别,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推荐。

充电技术发展

充电技术持续进步,超快充成为主流发展方向。2025年,800V高压快充技术已在新建充电站广泛应用,充电10分钟可补充400公里以上续航里程。

无线充电技术开始试点应用,主要用于特定场景如出租车、公交车专用车道,预计未来5年将逐步商业化推广。

加油站+光伏一体化

加油站光伏一体化

加油站屋顶光伏系统成为新趋势,2025年新建加油站中约45%配备了光伏设施,既满足自身用电需求,也为电动汽车充电提供绿色电力。

结合储能系统,加油站可作为区域电网的分布式能源节点,参与调峰填谷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

预计到2030年,超过80%的加油站将实现"油、电、气、光、储"一体化能源服务模式。

未来展望

2025-2030年市场预测

关键发展趋势

1

能源结构加速转型

预计到2030年,电力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加油站业务中的占比将超过50%,传统燃油业务持续萎缩。

2

服务多元化

加油站将从单一能源供应点转变为综合服务站,融合便利店、餐饮、汽车维修、物流等多元业务。

3

数字化转型深化

AI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技术深度应用,实现精准营销、智能调度和个性化服务。

4

行业整合加速

市场集中度提高,小型民营加油站面临淘汰或整合,大型连锁品牌和新能源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。

5

碳中和目标驱动

加油站将积极采用光伏、储能等技术实现自身碳中和,并帮助用户减少碳排放,响应国家双碳战略。

战略建议

对传统加油站企业

  • 加速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,制定清晰的转型路线图
  • 发展非油品业务,提高单站盈利能力
  • 加强与新能源企业合作,优势互补
  • 推动数字化转型,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

对新能源企业

  • 抓住充电网络建设机遇,快速扩大市场份额
  • 与传统加油站合作,利用其现有网络和土地资源
  • 技术创新,提升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
  • 探索能源服务新模式,如光储充一体化、V2G等

对政府和监管机构

  • 制定清晰的行业转型政策,引导市场有序发展
  • 提供财政支持,鼓励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
  • 完善标准体系,保障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
  • 加强电网规划,支持充电基础设施接入